在沒有“養兒防老”觀念的日本,老人的生活並沒有想象中的艱難。因為社會給予足夠的幫助,生活的品質得到保障,老年生活更加精彩。
儘管身體機能大不如從前,也要儘可能維持著本色生活。
身體的衰老是正常的自然現象,日本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26%,已有近3300萬之多。如何接納老化問題,如何應對老化問題,會直接影響餘生的生活質量。
日本認為,養老不是將老人的身邊事一併扔給家人或保姆,而是社會應當承擔為老人生活提供便利的責任。既要能玩的開心活得精彩,也要能得到充分細緻的照護。
嚴格秉持“儘量不給任何人添麻煩,自己的事情自己做”的日本老人,如何能做到獨立完成生活瑣事。近年來,日本大力扶持養老領域輔助器具和設備的研發,為老人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。
比如步行輔助車,老人可獨立使用,可存放物品可輔助出行。車身輕巧攜帶方便,是日本老人常用的器具。
公共區域也有專門針對老人的設施,如電車優先席位,老人安全廁所等。老人即使獨立外出,也能時刻受到特別照顧。
還有一些高科技產品、智能機器人的研發,不僅提高老人生活質量,更緩解了勞動力的壓力。
無論是家中還是公共場所,老人的不再是子女的負擔,也不會對陌生人帶來不便。
在許多日本老人看來,將老人送進養老院,非但不是不孝的做法,反而是更適合老人的晚年生活。
日本養老院分為公立與私立兩種,公立養老院多數面向生活貧困的低保人員,因此入住費用較低。
私立養老院擁有豐富的老年活動和配套設施,為保障老年生活的質量,養老院會會安排花樣繁多的老年生活。打牌、下棋、跳舞、溫泉、遊戲等,各種娛樂設施,彷彿一座老人遊樂園。
此外,針對老人的身體狀況,養老院還會制定個人服務計劃。需要高度護理的老人,也能得到專業人員的細心照護。
將老人的身體狀況分出等級,明確身體能力狀況。之後提供最小範圍的援助,在保持最大程度的尊嚴的前提下提供適當的介護服務。
與傳統養老概念完全不同,通過鼓勵和協助,儘可能保持老人的現有能力,讓老人擁有自尊與自信是介護的主要目的之一。同時,由專業的介護人員照護老人,減輕家庭負擔,這也是高效利用社會資源的舉措。
日本介護分為養老院、上門服務、日常照料等多種形式,老人可以根據家庭情況,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介護方式。
日本老人對待老年生活如此認真,除了積極樂觀的態度,更重要的,是日本社會對老人無微不至的照護。從公共基礎設施的特別照顧,到養老事業的研究,都在顯示老齡化社會對老年生活的重視。
養老不單是一個家庭的責任,而是整個社會重點關注的。如此看來,即便不依靠“養兒防老”,日本的老年生活依舊豐富多彩。